-
大家好,好久不见。
从22年开始一头扎进小红书,到今天,我的团队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。多的时候,浩浩荡荡20余人;少的时候,只剩下四五个兄弟苦苦支撑。我们操盘过教育、绘本、同城交友、亲子研学、创业粉等多个赛道,主攻矩阵化自然流打法。
我们曾因为抓住了风口,赚到了一些钱,甚至引来了无数同行的模仿;也曾因为盲目的自信,一脚踏错,亏掉了真金白银。
直到最近,眼睁睁地看着身边七成的“打粉”团队,黯然离场。我才深刻地意识到,这个行业,已经到了必须“破局重生”的时刻。
今天,我不想吹嘘过去的辉煌,只想阶段性地,复盘一下我们走过的弯路,和在废墟之上,总结出的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。秉持着“越分享越幸运”的原则,希望能给还在这个行业里坚持、或者迷茫的朋友,带来一点点启发。
一、寒冬来临:为什么传统的“打粉”模式,突然就不香了?
-
平台规则的收紧:过去那些简单粗暴的引流手段,正在被平台一一封堵。
-
用户心智的成熟:用户早已对同质化的内容和生硬的引流话术,产生了免疫。
-
流量成本的飙升:自然流的获取,越来越难,越来越卷。
当潮水退去,裸泳的人,注定会被淘汰。
二-、破局之路:从“流量贩子”到“价值提供者”的转型
在经历了裁员、亏损的阵痛后,我们深刻地认识到,未来的出路,只有一条:放弃做“流量的搬运工”,转型成为“价值的创造者”。
-
从“广撒网”到“深耕作”:放弃追逐那些转瞬即逝的风口,选择一个你真正理解、并能持续提供价值的垂直赛道,深耕下去。
-
从“矩阵”到“人设”:放弃用冰冷的账号矩阵去“围猎”用户,转而用心打造一个有温度、有情感、值得信赖的“个人IP”。
-
从“引流”到“吸引”:放弃那些“急功近利”的引流钩子,转而通过高质量的、真正能帮助到用户的内容,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被你“吸引”过来。
-
然而,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这些听起来“正确”的废话,在落地执行时,却充满了无数的“魔鬼细节”。
-
如何判断一个垂直赛道,是真正的“蓝海”,还是别人早已挖空的“废矿”?
-
一个能让用户产生“信任感”的个人IP,其内容体系、视觉体系和互动体系,到底该如何系统化地搭建?
-
以及,在“吸引”的过程中,如何设计一套既能体现价值、又能高效筛选出精准客户的“转化漏斗”?
这些,才是将一个“打粉团队”,真正升级为一个能穿越周期、持续盈利的“新媒体公司”的核心机密,也正是我们团队,在交了昂贵的学费后,才领悟到的东西。
会员全站资源免费获取,点击查看会员权益
普通用户可在下方单独购买课程!
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